来安县隶属哪个市?
来安县,地处安徽省滁州市东部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在今县水口镇东城埂置建阳县,属九江郡。后几易县名,至南唐中兴元年(958年)定名来安县。全县辖12个乡镇,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面积1481平方公里,总...
来安县,地处安徽省滁州市东部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在今县水口镇东城埂置建阳县,属九江郡。后几易县名,至南唐中兴元年(958年)定名来安县。全县辖12个乡镇,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面积1481平方公里,总人口50万。 来安区位独特,接壤南京西北,是安徽省距六朝古都南京最近的县,毗邻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,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层、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,所辖的汊河镇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相邻,紧靠南京地铁三号线林场站,离南京长江大桥仅12公里。是南京核心都市圈城市、安徽东大门、滁州副中心城市。 来安交通便捷,沪宁洛高速公路、104国道和312省道贯穿境内,津浦铁路、合宁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倚县而过;县城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,离津浦铁路滁州站仅10公里;内河航运直通长江。 来安产业特色鲜明,初步形成了绿色能源、精细化工、车辆配件、文具制造、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集群。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,定位为国家级文具产业基地、省级硅能产业基地和”大滁城”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;汊河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,定位为省级车辆配件加工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总部基地。 来安旅游资源丰富,白鹭岛生态旅游度假区风光旖旎,舜耕山、孔雀寺、林桥生态农业观光园、皖东烈士陵园景色各异,令海内外宾客流连忘返。 基本信息
历史沿革来安县历史悠久。境内顿邱山遗址发现的石器、陶瓷和骨器证明,在新石器时代,县境便有人类栖息繁衍。 周初,属徐国。 春秋时,先属吴,后属楚。 战国时,属楚。 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在水口镇东城埂置建阳县,属九江郡。 汉初,属淮南国。武帝元狩元年(公元前122年)复九江郡。 东晋,在县城东侨置顿邱郡,后废郡为顿邱县。 梁,在半塔镇置高塘郡。 北周,废高塘郡置高塘县。 隋开皇初,高塘县并入顿邱县,改称新昌县。 隋开皇十八年(598),改新昌县为清流县。 唐景龙三年(709年),在今新安镇瓦岗村置永阳县。 南唐中兴元年(958年)改永阳为来安县。 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,省来安县入清流县。 南宋绍兴十八年(1148年),复置来安县,县治在大雍(用)镇(今新安镇)。 明洪武初,来安县并入滁州。 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复置来安县。属六部凤阳府滁州。 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,属京师直隶滁州。 永乐元年(1403年),属南京直隶滁州。 清顺治二年(1645年),属江南行省安庐滁和道滁州。 康熙六年(1667年),属安徽省直隶滁州。 民国 元年(1912年)4月,来安县直属安徽省。 民国3年(1914年)6月,属安徽省泗淮道。 民国17年(1928年)8月,废道,直隶安徽省。 民国21年(1932年)10月,属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区。 民国30年(1941年)1月24日,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。 民国32年(1943年)2月,属中共淮南苏皖边区委员会。 民国33年(1944年)4月1日,由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代管。 抗日战争胜利后,复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。 民国38年(1949年)1月22日,来安县全境解放。同年4月21日,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。 1952年4月12日,属安徽省滁县专区。 1956年1月12日,属安徽省蚌埠专区。 1961年4月13日,属安徽省滁县专区。 1992年12月,属安徽省滁州市。 |